Senior Data Structure高级数据结构初步·详解分块思想与树状数组

皎月半洒花

2018-02-13 05:13:26

Solution

# 一、浅析数据结构之用处和高级数据结构之特性 数据结构者,谓之**数据之关系**。单论数据特性,也不过是数据之间的存储方式罢。但要说更深层次之作用,是**运用其存储之特性,建立数学之模型,更方便地才处理数据尔**。 以上是鲁迅同志说的(鲁迅:$exm$???),其实一切的数据结构不过就是一种**用于处理数据的、成熟的、合理的结构封装**。较低级的数据结构不会支持什么操作,仅是维护自身的存储秩序;而高级数据结构则可以支持许多操作——其实也不过是维护自身数据的秩序而已,只不过在维护其自身秩序的同时,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且特点鲜明,所以会产生许多很优化的算法。 (鲁迅:看在你讲得这么好饶了你!) 而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有关 RMQ、RSQ 问题的、较为基础的高级数据结构。 # 二、先来介绍分块思想吧 ## (一)基本性质与证明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,分快更像是一种思想。分块,顾名思义,就是将一个区间分成几块,然后对于每个询问,整合一个或者多个甚至全部区间的信息。但是在这种整合不是随便整合,必须要有技巧、有目的地整合,才会减小时间复杂度。 先看一道例题: 现在你有一个长度为 $n$ 的序列,有 $m$ 个操作: 1.修改某位置的元素的值。 2.将一段区间的元素加上或减去一个值。 3.求一段区间的元素的最大值。 $n,m\leq 50000$。 让我们考虑分块: 首先第一步,进行区间划分,在这一步我们考虑将整个序列划分成 $\sqrt{n}$ 块,这可以使得其总查询时间最快 证明: 对于搜查整个序列中的一段区间,设这段区间内的完整分块块数是 $C$ 块,每一段均匀的分块都 $S$ 个元素,那么这一段区间的最复杂形式为:有 $C$ 个完整区间,并且闭区间 [$l$,$r$] 还在两端包括有不完整的分好的块: ```cpp ——|—【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】—|———— ``` 上图中【】表示区间,| 与 | 之间表示分好的均匀块(博主不知道怎么画精美的图啦) 我们可以发现该区间内有 $C$ 段完整区间,$2$ 段不完整区间;而同时,不完整区间的元素数量之和,绝对小于等于 $2S$;那么我们对于这一个区间而言,共需要进行最多 $C+2S$ 次查询——因为一个分块可以供给块内所有元素的信息。那么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便是 $O(C+2S)$。从渐进意义上来讲,时间复杂度为 $O(C+S)$,渐进整合后便是 $O(\max\{C,S\})$(**渐进的时间复杂度,可以认为等于对数值改变影响最大的数值的复杂度**)。 在知道这一点之后,我们可以这么想: 因为 $$ C\times{S}+2S\geq r-l+1 $$ 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看做有 $$ C\times{S}=r-l+1 $$ 所以在同一区间内 $C×S$ 之积可以看作是个定值。那么当且仅当 $S=C$ 时,才会使得 $\max\{C,S\}$ 最小,此时 $S=C=\sqrt{n}$。 ## (二)分块的运行机制 首先就是确立所分的块与被包含元素之间的关系,我们在此用一个 `belong` 数组记录每个点与所分的块之间的关系,同时进行区间记录。 ```cpp int n,a[MAXN],belong[MAXN]; int S,C=0,st[MAXN],ed[MAXN];//sum[MAXN],ma_x[MAXN],mi_n[MAXN]; /* n:元素个数,a[]:元素,belong[]:每个元素所属的块的编号 S:每个块有多少元素 C:分块个数 st/ed:每个块的左边界、右边界 sum[MAXN]/ma_x[MAXN]/mi_n[MAXN]用于记录区间信息 */ void pretreat() { S=int(sqrt(double(n))); for(int i=1;i<=n;i+=S){ st[++C]=i; ed[C]=min(i+S-1,n);//有可能会越界(sqrt必然有精度误差) } for(int i=1;i<=C;i++) for(int j=st[i];j<=ed[i];j++) { belong[j]=i;//初始化belong /* //区间操作 sum[i]+=a[j]; ma_x[i]=max(ma_x[i],j); */ } } ``` 其次便是区间修改 & 单点修改:由于区间操作只能针对于某个已经被分好的块,所以对于某些不完整区间的改动,需要进行单点修改。 对于区间修改,还有一点,为了帮助我们对区间讯息的整合,所以会引进一个`delta mark`,记录某个区间整体的变化情况。 注意:**当且仅当一个块被统一修改,才会改变这个块的 `delta` 值。** ```cpp //区间单点修改 ,此处以求区间和为例 inline void updata_single(int x,int k) { a[x]+=k; sum[belong[x]]+=k; } //区间修改,同上 int delta[MAXN];//用于记录一个!完整!区间的修改 void updata_range(int x,int y,int k) { int l=belong[x],r=belong[y]; if(l==r&&st[l]==x&&st[r]==y) {delta[l]=k; return ;}//ma_x[] //这个if纯粹是为了减少底下的运算,毕竟判断只有O(1) qwq else { for(int i=x;i<=ed[l];i++) updata_single(i,k);//如果不是完整区间,就单点修改 if(st[l]>x&&st[r]<y)return ; //如果查询区间被某个块完全包含且不相等, //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for(int i=st[r];i<=y;i++) updata_single(i,k); //如果所查询区间与块有交集且不想等 //不需进行以下操作 for(int i=l+1;i<r;i++) delta[i]+=k;; } } ``` 紧接着就是区间询问了,此时我们的 `delta` 就派上用场啦! ```cpp int query(int x,int y)//依然为区间和 { int l=belong[x],r=belong[y],ans=0; if(l==r){ for(int i=x;i<=y;i++) ans+=a[i]+delta[belong[i]]; } else{ for(int i=x;i<=ed[l];i++) ans+=a[i]+delta[belong[i]]; for(int i=l+1;i<r;i++) ans+=sum[i]+delta[i]*(ed[i]-st[i]+1); //对于每个区间的O(1)运算 for(int i=st[r];i<=y;i++) ans+=a[i]+delta[belong[i]]; } return ans; } ``` 我们会发现,对于一个分块程序来说,期望的时间总复杂度为:$O(m\sqrt n)$,对于 $50000$ 来说完全能跑开。 # 三、树状数组浅谈 ## (一)关于树状数组的正确释义 首先要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点: **树状数组用的是树结构的思想(也就是树型逻辑结构),而不是真正的“树形结构”**,初学者不要被强行拉入坑啊(换句话说,从某种意义上,树状数组跟树其实——————没有特别大的关系)。 那它为什么被叫作树状数组呢? ## (二)树状数组的存储特点 首先解释,树状数组支持的操作: 1、区间和、区间异或和、区间乘积和 RMQ(**显然,支持的操作都具有交换律,这也算是树状数组的一大特性吧**) 2、单点修改(**朴素的树状数组结构不支持区间修改,当然也可以普及成区间修改结构但我们先不提**)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前缀和或者差分数组呢? 我们知道,前缀和数组的维护是 $O(n)$ 的,查询、修改是 $O(1)$ 的。然而,树状数组的维护却是 $O(\log n)$ 的。并且查询、修改也是 $O(1)$ 的——这便是一个很大的优化。 等等,$\log n$?有点眼熟诶。再提示提示,这个 $\log$ 实际意义其实是 $\log$ 以 $2$ 为底——————— 对,没猜错,就是二进制表示法,也就是二叉树上数据之间的特殊逻辑关系! 实际上,对于树状数组的每一个 i,其实际意义应该为: **算上其本身的讯息,总共存储了 $2^k$ 个元素的信息,其中 $k$ 表示 $i$ 在二进制下,末尾零的个数,同时也可以表示最小的含 1 位的二进制权值——换句话讲,$2^k$ 即可表示成:对于每个二进制意义下的 $i$,从最末位数 $k+1$ 位,保留这 $k+1$ 位并删除 $k+1$ 位以左的所有数位上的数,留下的新二进制数的实际大小。** 而对于每一个x的最低含一位,即上文中的 $2^k$,可以借助一个 $\rm lowbit$ 函数实现——而这个的实现方式是很玄学的: ```cpp inline int lowbit(int x) { //return (x^(x-1))&x; return x&(-x); } ``` 上文代码中给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,而这两种中,有一种是通过数学+二进制的方式得出,另一种则是通过计算机编码特性得出——我实在懒得证了。 (三)树状数组的建立、维护和查询 建立:此处拿求区间和为样例 ``` void build() { for(int i=1;i<=n;i++) {cin>>a[i];tree[i]=i;}//一开始先赋初值 } ``` 维护:看注释 ```cpp void updata(int x,int k) { for(;x<=n;x+=lowbit(x)) tree[x]+=k; //此处可以如是想:lowbit取出的是当前x的最低含一位 //权值位,相加后等于向高位进位,并且已有的数位永远为零 //这就可以推出:每当x值+=lowbit(x)时,都会有进位,并且 //进位后的新x值一定包含所有原来的x值,也就是说,这一步 //充分地向上进位,达到区间和更新的目的。 } ``` 询问:从大到小枚举,比较方便。 ```cpp long long query(int x){ int ans; for(;x;x-=lowbit(x)) ans=ans+tree[x]; return ans; } ``` 整合:相减即可。 ```cpp inline long long my_union(int x,int y) { return query(x)-query(y-1); } ``` 因此操作的复杂度均为单次 $O(\log n)$。